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技术>信息化>信息化应用>详细内容

信息化应用

2021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5 09:10:25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活动

请各教研组至少推荐一位老师参加本次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3月22日。

一、征集课例类型

1.交互式电子教学设备类在具有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显示屏等设备支持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例。

2.数字化学习终端类: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VR/AR/MR等终端学习设备、人工智能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例。

3.创客/STEAM类: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利用开源硬件与其它加工制作技术完成智能创意作品的学习活动;或能体现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课例。

4.人工智能编程类:学生通过操作体验等实践活动,完成对人工智能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编程实现、核心算法学习、综合应用等的课堂教学活动课例。

5.在线课堂类:师生分离与生生分离的环境下,采取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实现的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活动课例

二、提交资料

(一)教师信息表

(二)教学文案

1.教学设计:模板见附表2;2.教学反思:模板见表3;

(三)资料要求

1.教学设计

(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握学科教学特点,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2)对所选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新技术的教学融合的策略进行说明,包含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等)。

(3)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教学环境应用创新、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教学反思

(1)突出教学活动的创新点。总结应用新技术解决教学活动中关键问题的应用策略,反思信息技术与教与学融合给课堂变革、师生发展带来的影响。

(2)对使用新技术与不使用新技术的差异性进行对比,从教学效果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3.教学视频一个完整视频:课例简介+片头+完整课时授课的录像

4.授课时间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

(四)视频各部分内容要求

(1)课例简介:时长3分钟,位于视频录像片头前。授课教师本人实况讲解,并配合PPT等对教学信息进行介绍,内容包括:教师姓名、单位、课名,概述教学内容,突出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应用特点。

(2)课例片头:在课例简介后,时长5秒,蓝底白字,要包含“2021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师姓名、学校名称及学科、年级、题目、教材版本等信息,模板见附表6。

(3)完整课时授课录像(在线课堂除外):中学授课时长为40分钟或45分钟。

(4)在线课堂类的课时不严格要求时间,不同学段以一节课时长为参照,如有完整的、包含学生同时在线互动的授课录像,则提交视频要求同其它课例类型(授课视频可通过教师授课时录屏的方式呈现);如无完整授课录像,则提交由授课教师本人实况讲解说课视频,内容参照“八、推荐原则(在线课堂类)”,要有PPT、片头,时长不超过20分钟。

三、视频质量

(1)摄像设备:课例录制须采用专用摄像设备,双机位或多机位。在教学中师生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移动终端)上的图像信号需单独采集或录制。

(2)拾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拾音设备采集声音,确保声音清楚、洪亮。

(3)编辑格式:对多个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内容及交互式电子设备采集到的内容进行编辑,将多路视频文件编辑合成,制作为一个视频文件,格式为MP4,分辨率为1280x720,码率为1024Kbps(1Mbps),大小控制在500MB以内。

(4)突出主体:视频要清楚的呈现师生交互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的画面内容。

四、报送时间及方式

1.报送时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

2.活动官网:http://iwb.webcet.cn

3.报送方式:参加者采用自主报送与学校组织报送相结合的方法。(请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于2021年3月22日前报曹红英老师处)

 

详见附件2

202101150912187817.doc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